【台語原來是這樣 – 烏西】
「烏西」(ㄛ ㄙㄝ oo-se)有賄賂、行賄的意思,關於這個詞無論是教育部線上字典或萌典,都寫作「烏西」,並標示源自日語。通常得到這樣的線索,直接去找日語的「賄賂」是行不通的,這就是外來語的特色,可能會產生全新的涵義,舉個大家都熟悉的食物「烏輪」(oo-lián),也就是「黑輪」,語源於日語的「おでん」(odenn),也就是關東煮,但我們現在講到「黑輪」通常已成為單一食材的稱呼,所以才會衍生出「黑輪片」這樣的專有名詞。
回到「烏西」這個台語詞,也就是說,雖然知道是源自於日語,但經過時間的演變,便得從發音去尋找它的蛛絲馬跡。一說是源自於日語的「お世辞」(おせじ oseji),意思是奉承、恭維,照字面上來看,的確很有可能有這樣的關聯性。
不過除了「烏西」這種寫法之外,也有寫作「烏紗」的漢字寫法,不但發音符合,且有一說是語源自諺語:「紗帽若無烏,作官著塗塗塗。」字面上是描述過去當官所戴的烏紗帽,一方面隱喻黑心,而塗塗塗則是一塌糊塗、悽慘落魄的意思。指為官若不貪,生活必定艱困難以渡日,表達了無官不貪、清官難為的無奈。也因為如此,這句話才逐漸演變為「烏紗」這樣的簡稱,成為了賄賂、行賄的代名詞。照這個邏輯說起來,似乎也解釋得通?
究竟oo-se是怎麼來的,大家覺得哪種說法比較合理呢?
補充:
恆春兮先輩於臉書專頁底下留言補充,oo-se 為「御歲暮」(oseibou)而來,為日語「賀年禮」的意思,之後演變為「歲暮」。
經筆者稍作查詢,賴和的作品《不如意的過年》,裡面也有提到「御歲暮」,這篇小說當中的查大人對沒有收到「御歲暮」而大發雷霆...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