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台語原來是這樣 – 流籠】

1932年,位於台南市末廣町的林百貨,是擁有頂樓神社、商用電梯的百貨,包含頂樓的「末廣社」神社一共六層、而一至五樓的各式西洋現代商品,可說是商品種類既現代又一應俱全。

林百貨又名林百貨店、林デパート、ハヤシ百貨店,雖然曾經繁華,但要說到風華再現,則是到了2014年才又以全新姿態重新開幕。說到這裡,我也向年近九十 的阿公求證,究竟林百貨他們這些老台南人是怎麼稱呼呢?有一說為「五層樓仔」(gōo-tsàn-lâu-á),另一說則是直接稱「ハヤシ」 (Hayashi),林百貨的重新開幕,也多少激起他們那一輩口耳相傳的記憶。

就譬如前面提到的商用電梯,林百貨內部修復後也有還原該電梯的外貌,現在我們無論華語或台語都講「電梯」,但事實上,在當時的「電梯」稱為「流籠」(ㄌㄧ ㄨˊ ㄌㄨㄥˊ liû-lông)。前面提到當時這棟一應俱全、充滿現代商品的百貨,可想而知是充滿了當代最新穎的商品,整棟建築物又位於當時有「銀座」美名的繁華地 段,不難想像畫面,應該足以媲美今日充滿第一手流行時尚的鬧區。更何況,在當時大家都為了一睹「電梯」也就是「流籠」的風采而慕名前來,為了就是體驗這個 搭流籠逛百貨的休閒娛樂,所以也才有了這麼一句話:「天下第一倯,戴草笠仔、穿淺拖仔,坐流籠。」

這裡的「倯」(sông),意思是土氣。從這句話不能看出,在當時坐流籠是一件多麼體面、風光的行為,也間接因為流傳下來的這句話,還原了當時這座商用電 梯的名稱「流籠」。其實,「流籠」是早期人工渡河用的工具,現在渡山河用的電纜車或升降梯也是這種說法。從這裡也不難看出,在面對新式產品時,多半會先以 既有的語彙思考,例如林百貨內的「流籠」,或許就是跟人工渡河工具做聯想了,但想到林百貨內部的電梯外觀,無論是今日或過去的「流籠」,都的確有幾分神似 呢!

話說回來,今天我們已經很少會用「流籠」來形容一般電梯了,這也代表語言隨著時間也不斷變化,即使是經歷過那個年代的阿公,再走進林百貨一搭那座紅極一時 的「流籠」,也是以台語「電梯」來稱呼了。當然,我也試探性地用「流籠」來喚起阿公的回憶,只見他笑著說:「對啦,以前這號作流籠。」換句話說,「流籠」 並不是不能,只是那仿佛已經是往日回憶的一部份,好比在今天即使繼續以「大哥大」來指稱手機並無不可,但或許會有不合時宜的感覺,任何語言都是如此,我們 應該思考的是與時俱進且更彈性的說法才對。

說到這裡,週末假期不妨抽空來台南林百貨一趟,體驗當年台南第一座「流籠」吧!

 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《台語原來是這樣》購買通路


▲網路書店:
讀冊生活

 http://www.taaze.tw/sing.html?pid=11100738377
博客來
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666107
三民網路書店

http://www.m.sanmin.com.tw/Product/Index/004948918
▲各大獨立書店、實體書店均可購買/訂購。
    

  • Digg
  • Del.icio.us
  • StumbleUpon
  • Reddit
  • RSS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